失智症進食異常?照顧者必知的3大症狀與徵兆|思比語言治療所
失智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的疾病,主要影響患者認知、智能、記憶等功能,以至逐漸失去生活自理能力。在失智症中後期,患者也可能出現進食及吞嚥上的狀況,如果出現進食問題但又沒有及早處理的話,後續就容易導致營養不良、體重減輕、脫水、吸入性肺炎、泌尿道感染等問題。
因此,以下將介紹有關失智症進食異常的徵兆警訊,當我們在照顧失智症家人時,就可以多加留意,並根據觀察到情形與醫師、語言治療師討論,以便及時調整照顧策略,找出最佳的用餐方式。
以下我們會以症狀來分,總共三大症狀,再個別詳細介紹每一種症狀的徵兆表現,讓大家能清楚的區分及觀察。
1. 食物失認症 (agnosia)
顧名思義,就是感官功能雖然良好,但是卻無法辨認擺在眼前的東西是「食物」。例如:桌上擺放湯匙、麵包、餐巾紙,失智症的家人無法指出哪一樣才是可以吃的食物。
在日常生活中,食物失認症常見的徵兆表現,包括:
- 食物放面前但患者也不感興趣
- 張口慢
- 進食慢(對著食物發呆)
- 玩食物
- 吃非食物(例如:餐巾紙)
當發現家人出現以上情形,除了建議盡快諮詢醫師或語言治療師,日常生活中須特別留意失智症家人的安全問題,避免誤食狀況並造成危險。
2. 失用症 (apraxia)
顧名思義,就是突然不會使用了,也就是即使運動功能良好、手腳靈活,但他已經不知道怎麼去執行特定動作了。
常見的失用症,包括以下面向:
◆ 進食失用症:不知道怎麼拿餐具進食,例如:無法從餐盤舀起食物、拿著筷子揮來揮去。
◆ 吞嚥失用症:食物在口腔期出現問題,不知道該怎麼把食物往後送,或者咀嚼完之後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,例如:擺弄口中的食物,但就是不吞。
◆ 口腔觸覺失用症:患者不知道嘴巴裡面有食物,無法引發吞嚥反射,咽部平交道不運作(食道不打開、呼吸道不關閉),往往造成患者食物含著不會吞。
*貼心複習:吞嚥反射,咽部平交道的概念,可回顧吞嚥四時期的介紹請點此。
3. 吞嚥生理的改變
不管是因為病程還是功能老化,吞嚥生理改變後,就容易造成舌頭動作範圍縮減、雙側咽部無力,或者吞嚥啟動延遲。
在日常生活中,常見的徵兆表現如包括:
- 吃東西、喝水容易嗆到
- 吃完飯後會咳嗽,或有痰
- 體重減輕
- 反覆性肺炎
上述的三大症狀,常常會導致失智症的家人無法順利進食。當然,也有可能因為一些精神症狀,例如:易怒、憂鬱、譫妄,引起進食上的問題,包括用餐時間遊走(無法安坐)、被害妄想(妄想食物被下毒,就是不吃)、不明原因拒食(進食時將頭轉開、不願張口,或者不閉口、把食物吐出等)
照顧失智症的家人相當辛苦,希望以上分享這些失智症進食相關的徵兆警訊,能讓大家在問題出現的初期就能有警覺,及早與醫師和語言治療師討論如何介入處理,以期避免後續引發更多狀況。
↓ 想了解更多,請觀看思比的影音解說:失智症進食異常?照顧者必知的3大症狀與徵兆|思比語言治療所
有任何問題,歡迎加入【思比語言治療所】,預約語言治療師進一步協助您。
🍀 LINE聯絡我們
🔍️ 追蹤思比FB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Pspeechclinic
🔔 訂閱思比 Youtube 知識影音頻道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hannel/UCgLUbHhUZqh6lUuMEIsxJdw
圖片來源:Wix, 思比語言治療所
Comenta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