語言發展落後,也有可能是聽力有狀況!一次搞懂關鍵特徵與對策|思比語言治療所
聽力不佳、聽力下降,有可能是聽能力有損傷,在醫學上簡稱「聽損」。常見的聽損並不是所有聲音都聽不到,而是某些頻率的聲音接收不佳。倘若聲音接收困難恰巧落在一般說話的頻率範圍內,就會影響到語言表達;更甚者,若發生在嬰幼兒的年齡層,則可能會影響到整體語言與認知發展。
為什麼聽損需要愈早介入愈好?
聽損會影響到孩子對周遭聲音的接收,而在發展的過程中,聲音刺激對大腦發展至關重要,尤其是0~2歲的大腦發展關鍵期。
聽損寶寶的幾個觀察特徵
新生兒在出生三天之內即會完成第一次聽力篩檢,可做為參考依據。但還是要持續觀察寶寶對聽聲音的反應,因為可能在特定狀況下,新生兒聽力篩檢當下通過,但事後卻出現漸進式聽損的狀況。
所以在日常生活中,爸爸媽媽們不妨多留意家中寶貝,是否有以下疑似聽損的表現:
0-2個月:對突然的大聲音沒有驚嚇反應
3-6個月:對環境中的聲音不會轉頭去找(如門鈴聲、狗叫聲、關門聲、玩具聲)
7-12個月:叫名不會回應,特別是在後面叫他
13-24個月:常常聽不懂簡單指令(如:來、抱抱、拍拍手)、不會仿說、沒有簡單口語詞彙(如:爸爸、媽媽)
察覺寶寶聽力異常,該怎麼辦?
倘若家長們發現寶貝有以上疑似聽損的情況,先別著急,提供以下幾個步驟一一確認:
1. 至醫院進行聽力檢測:透過專業人員與儀器進行精密的檢測;然而要留意的是,幼兒進行行為聽力評估將透過一些遊戲或玩樂的方式來進行,因此如果配合度不佳,有可能會失真,因此建議多次、或多方確認。
2. 醫師評斷:醫師會根據檢測結果來判讀,然後跟爸爸媽媽建議,需不需要配戴輔具(就是我們所謂的助聽器)
3. 選配助聽輔具:若醫師建議配戴輔具,下一步就是到助聽器公司去選配。助聽器公司會有聽力師,協助爸爸媽媽選擇適合的輔具。
4. 評估效益:在配戴助聽器約3-6個月後,建議再徵詢醫師或聽力師評估配戴效果。倘若效果不好,或是孩子是相對重度或極重度的聽損,此時便可能需要進到下一步:配戴人工電子耳。電子耳就需要手術,由醫師幫寶寶開電子耳,聽力師負責後續調頻。
戴完輔具就好了嗎?接下來還做好「二件事」
無論是配戴輔具、或者人工電子耳,對於原先聽損的孩子而言,接收到的聲音就像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,也就是說孩子從出生到戴上輔具這段時間,對某些頻率聲音接收與認知是缺乏的,大腦對於這些聲音的判讀也較不敏銳,因此仍需透過聽能復健及語言治療,協助孩子適應並融入使用。
簡單來說,接下來的順序就是:「聽得見」→「聽得到」→「聽得懂」。
a) 聽能復健:
在配戴輔具「聽得見」之後,更要能「聽得到」,因此需要進行聽能復健,主要在於訓練大腦對於之前不熟悉的音頻,學習如何接收、判讀,除了避免被當成背景噪音而忽略掉,更有助於加強對聲音的敏銳度、聽知覺、聽覺記憶等,讓大腦知道,這些聲音是重要的、是有意義的。
b) 語言治療:
而在「聽得到」以後,下一步就是加強「聽得懂」,因為聽與說是相輔相成,這段時期的語言治療,主要在訓練後續語言聽理解、口語表達內容和說話清晰度。
以上就是從發現聽損、到聽能復健的流程。總結一下,有3點提醒:
✅ 及早選配輔具
讓寶寶的聽覺腦區盡早接受聲音的刺激,對語音的辨識能力才能正常發展。要留意的是,一定要有充足的配戴時間,尤其是配戴助聽器可能對孩子而言不方便或不舒服,但戴好戴滿才能讓大腦獲得足夠的刺激。
✅ 配戴後,穩定進行早期療育
也就是持續地進行聽能復健、語言治療,讓孩子恢復對聲音覺察及解析能力。
在醫療院所、基金會、語言治療所等,都能提供相關的早期療育。
✅ 定期追蹤聽力狀況
隨著生理的發展,孩子的聽覺表現,以及輔具適配度,都可能會改變,因此定期追蹤聽力狀況與配戴合適度,也是至關重要。
以上就是關於幼兒聽損的階段性概念及提醒,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,盡早察覺並介入,讓孩子的整體發展回歸正軌。
↓ 想了解更多,請觀看思比的影音解說【寶寶聽力不佳該怎辦?一次搞懂關鍵特徵與對策】
有任何問題,歡迎加入【思比語言治療所】,預約語言治療師進一步協助您。
🍀 LINE聯絡我們
🔍️ 追蹤思比FB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Pspeechclinic
🔔 訂閱思比 Youtube 知識影音頻道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hannel/UCgLUbHhUZqh6lUuMEIsxJdw
圖片來源:pexels、思比語言治療所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