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中風後的憂鬱與挫折:正向陪伴的3原則|思比語言治療所



腦中風(腦血管疾病)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,其中伴隨在中風之後所引發失語症、亂語症、吞嚥困難等症狀,則佔了成人語言治療病因的大宗。


長年接觸各種復健的個案,思比有一個很深的體悟,就是除了治療專業與手法外,個案與家屬的心態和積極度,往往也決定了復健成效的關鍵。


因此,若在很早期與個案及家屬先建立好信念,時時關注個案心理狀態,使其感受到希望、並擁有積極復健的動力,對於整體復健過程是很有幫助的。此外更重要的,透過了解並正視個案的失落、憂鬱及挫折感,身邊的人才能夠一起營造正向陪伴的環境,一起提升治療成效。


為什麼會有「中風後憂鬱」

中風不是只有腦部狀態受到改變,更對當事人造成生理與心理大範圍的影響。例如受傷後肢體不便,使得生活步調整個亂了,也讓原先的人生規劃突然間沒辦法繼續。面對種種力不從心,很多中風個案最常有的想法是:這種事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?


生理與心理是互相影響的,肢體的不便容易產生很多負面情緒,且往往是患者自己無法察覺的。因此要特別留意的是,中風後的病人有很高的傾向出現憂鬱,其比例可達3-4成左右,且好發於中風後3個月內。


「中風後憂鬱」有哪些徵兆?

中風後憂鬱常見的徵兆,包括當事人情緒焦躁、低落、不安,容易失眠或易醒;或者常常莫名的想哭、有悲觀的想法,甚至升起放棄生命的念頭等。這些都是中風後憂鬱症常見的症狀,需要特別留意。


不只是「正能量」,更需要「換位設想」

因此在復健時期,身旁人的正向陪伴與了解非常重要;然而過多的「正能量」卻又可能造成反效果。如何才能做到恰到好處呢?大家不妨掌握以下三原則:


1. 適度關懷

翻成白話就是:不需要無微不至的關心。也就是說,當事人自己可以做到的,就算是比較費力、或需要較多時間,就讓他自己做(例如拉被子、按遙控器等)。身旁的我們要避免過度關懷、保護,反而容易造成當事人的心理壓力及挫折感。


2. 設定小目標

呼應第一點,讓當事人自己進行一些生活中的小事,能夠增加其成就感,並有助舒緩情緒。此外,以復健的角度而言,「循序漸進」將有助於減少過程中的挫折感,有利當事人重新掌握各項生理機能。


3. 需要時,尋求醫療協助

然而,人的身心交互作用是非常複雜的,因此除了當事人本身,身旁的人也需要特別留意其心理狀態,若有需要,不妨尋求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的協助,透過其專業諮商、或開立藥物輔助,讓情緒保持正向穩定,以度過這段重新適應的時間。


中風後的康復之路並不輕鬆,尤其是復健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不適,難免會引起憂鬱挫折的黑暗時刻,但透過你我一起的正向陪伴,將有助於照亮當事人的身心、迎向新的光明時刻。


↓ 想了解更多,請觀看思比的影音解說【中風後的憂鬱與挫折:正向陪伴的3原則】

有任何問題,歡迎加入【思比語言治療所】,預約語言治療師進一步協助您。


🍀 LINE聯絡我們



🔔 訂閱思比 Youtube 知識影音頻道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hannel/UCgLUbHhUZqh6lUuMEIsxJdw

​最新消息
Tag搜尋
分類搜尋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