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2歲還不會叫媽媽?一次搞懂幼兒語言發展里程碑!|思比語言治療所



「老師,我小孩2歲還不會叫媽媽/爸爸,這樣正常嗎?需不需要介入?」

相信這是不少家長心中的疑問,到底什麼時期該有何種表現?何時可以順其自然?何時需要積極介入?


以下讓我們深入討論「幼兒語言發展里程碑」,更多內容也歡迎收聽詠絜老師接受「媽媽的明星花鹿水」Podcast採訪:EP17|孩子兩歲了還不會叫媽媽?


📍Apple Podcast:https://reurl.cc/a44LWY


6個月到1歲半:玩聲音累積期

寶寶最早從6個月左右會開始牙牙學語,但大多還在「玩聲音」的階段,直到1歲左右來到「第一個詞語 (first word)」這個重要里程碑,也就是開始講「有意義」的詞語,這時候才真正開始自主地跟外界溝通互動。到1歲半左右,孩子大約有50個詞彙量,例如指認五官、周遭生活用品,以及簡單的1步驟指令 (例如:穿鞋鞋) 等。



2歲左右:爆發成長期

隨著詞彙量不斷累積,孩子2歲左右會達到「語言爆發期」,這個時期詞彙量大概來到100個以上,並且開始出現「小短句」的詞彙串聯表達,例如:爸爸抱抱、爸爸(玩)球球等。


2歲半則開始有簡單的時間概念 (過去vs.現在),以及理解更複雜的問句,例如「爸爸在做什麼」等人時地物的混搭句子,也會伴隨各種「為什麼」、「我要」的句子來表達意見 (沒錯!就是十萬個「為什麼」或「我要」時期)。


3到4歲:短句故事期

到了3歲,孩子對於對比式或抽象的概念有更深的認識,例如大vs.小、裡面vs.外面等,在句子表達上也愈來愈完整,包括出現複合式短句,例如「媽媽陪我玩玩具」等較長敘事句。


4歲時,孩子的語言理解與表達的內容將愈來愈複雜,包括理解更複雜的指令,或者透過組合更多短句來講述一個小故事,例如「昨天我去公園玩,跌倒了,這裡痛痛」。這些開始愈趨複雜的表達內容,讓孩子能更積極主動的跟周遭的人事物互動,以獲得更多樂趣、關注及滿足感。



孩子說話怎樣算是慢?

當然,每個孩子發展曲線與環境大不同,其實不用太緊張、或緊盯上述里程碑。一般來說,3到6個月左右會是一個可接受的觀察容忍期。舉例來說,假如孩子1歲半了但詞彙量還是比較少或單一,爸媽們不妨先從「增加語言刺激量」開始,並可適度搭配「媽媽語」模式,從日常互動來增加孩子詞彙學習的機會與效果。(關於「媽媽語」的介紹,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:開啟「媽媽語」模式,達成高效幼兒語言刺激!|思比語言治療所)


2歲為是否積極介入的觀察點

但如果發現孩子到了2歲還沒有什麼口語,代表該有的「語言爆發期」並沒有達成,這時候則建議爸媽們積極行動,諮詢醫師及語言治療師,及早介入孩子的語言學習。


早期介入對於幼兒語言發展至關重要。專業的醫師及語言治療師可以評估孩子的語言技能,並制定適合他們需求的治療計劃。通過早期療育與介入,提供必要且適時的語言教學、刺激訓練與課程計畫等,讓孩子更容易克服語言發展可能遇到的困難,並建立良好的語言能力基礎。(更多早期療育內容可參考:孩子「說話慢」有問題嗎?發展遲緩與早期療育 4大關鍵問答-思比語言治療所)



溫馨提醒

在幼兒語言發展的過程中,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與步調。一些孩子可能在早期就表現出較高的語言能力,而其他孩子則需要更多時間。爸媽們不妨多關注孩子的語言發展趨勢,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刺激,同時不必過度焦慮。只要孩子在不同階段持續進步,就是一個好的學習表現。如果擔心孩子的語言發展,及早尋求相關專業語言治療資源,以確保獲得適切的支持和指導,讓孩子在語言方面茁壯成長。


總之,與孩子建立積極的語言互動,提供愛和支持,將有助於他們的語言能力發展。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發展需求,為他們提供適當的支持,以幫助他們在語言方面持續有良好的累積及進步。


有任何問題,歡迎加入【思比語言治療所】,預約語言治療師進一步協助您。


🍀 LINE聯絡我們



🔔 訂閱思比 Youtube 知識影音頻道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hannel/UCgLUbHhUZqh6lUuMEIsxJdw


圖片來源:Wix、思比語言治療所

​最新消息
Tag搜尋
分類搜尋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