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喝水會嗆,加增稠劑就好?改善吞嚥困難的正確方法|思比語言治療所



中風或老化的個案,因為喉部肌肉力量及協調反射下降,造成吞嚥困難的表現,例如吃東西沒辦法下嚥、很容易嗆到,甚至常常被自己的口水嗆到等。


無論是哪一種吞嚥困難,吃的時候食物或液體跑錯地方,例如掉進呼吸道甚至肺部,引發吸入性肺炎,這其實是滿危險的一件事。


關於吞嚥困難的家人應該避開哪些食物類型,可參考之前文章:


有照顧經驗的人,應該都有聽過「增稠劑」這種東西,它是一種粉末,加在水裡面,讓水變得稠稠的。


為什麼要用這個呢?我們之前說過,以吞嚥困難來說,液體的危險程度是最高的,因為它流速很快,我們的家人口腔動作都還沒準備好,一不小心,水就往後流了,便會很容易嗆到。



然而,面對家人喝水容易嗆到,有些人直覺反應是「就去藥局買增稠劑,給他加下去就好了,一匙不行就兩匙」,這其實是相當NG又危險的做法。


增稠劑的作用與正確用法


增稠劑的作用在於「讓液體變稠」,使液體的流動速度變慢,給予吞嚥困難的家人更多時間去反應,以及啟動一系列吞嚥協調動作。


(溫韾提醒:關於安全的吞嚥是怎麼進行的,之前文章有探討共分成四步驟,建議可先複習一下之前的基礎概念,對於以下討論安全性問題,將會更容易掌握。)


增稠劑正確用法是,透過醫師及語言治療師專業評估,了解現階段家人的吞嚥能力是適合花蜜狀、蜂蜜狀、抑或是布丁狀,加入對應量的增稠劑,將液體調成最適合的稠度。



增稠劑誤區 vs. 吞嚥困難正解


以上原理解說完,再回到本文的問題「喝水會嗆到,用增稠劑就好了嗎?一匙不行就兩匙嗎?」相信大家都可以回答了—「並不是」。


首先,增稠劑的功能只是減慢液體在口中的流速。假如家人的舌部功能欠佳,或者是吞嚥力量不足,基礎都還沒有練好,這時給濃稠的食物更容易殘留,卡在他的咽部,這樣反而更危險。


再者,每一位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協調度不同,需要的濃稠度也不同,不能隨意調配。建議請醫師、語言治療師評估後,來確定對家人現階段安全的濃稠度,而且這個稠度是會隨著他的能力做調整的。


因此,吞嚥困難的正確解法是:透過醫師及語言治療師的專業評估,逐步進行吞嚥治療,訓練口腔與咽喉部整體吞嚥功能;進入進食訓練後,跟隨語言治療師安排的進度,調配現階段家人適合的食物質地與液體稠度,,才能讓家人逐步恢復飲食能力、以期安心地由口進食。


結論


以上介紹了增稠劑,它是一種階段性代償的工具,用來放慢液體流速,讓我們的家人能安全且循序漸進地練回吞嚥協調反應的速度


然而,並不是使用增稠劑就可以解決吞嚥障礙,它的使用前提是:基礎的吞嚥肌力和反射已經練到一定的程度。所以需要由語言治療師來評估使用的時機和適合的稠度,不然會像我們前面說的,有卡在咽部的風險。


另外提醒,加入增稠劑之後的液體要儘快食用完畢,倘若沒用完寧願倒掉,因為放超過2小時後,不但濃稠度會改變、甚至會分層,影響吞嚥安全,也可能產生食物變質(酸掉)的風險。


吞嚥困難請找語言治療師,讓我們一同陪伴家人「吃」的健康!



有任何問題,歡迎加入【思比語言治療所】,預約語言治療師進一步協助您。


🍀 LINE聯絡我們



🔔 訂閱思比 Youtube 知識影音頻道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hannel/UCgLUbHhUZqh6lUuMEIsxJdw


圖片來源:Unsplash, 思比語言治療所

Comments


​最新消息
Tag搜尋
分類搜尋
bottom of page